昨天去誠品看了2本書。我一開始是看「闖世代:就用熱血打敗全球倦業潮吧! Shake the World: It’s Not About Finding a Job, It’s About Creating a Life」,但是旁邊其實一本紅色書皮的書,更吸引我去看... 看「闖世代:就用熱血打敗全球倦業潮吧! Shake the World: It’s Not About Finding a Job, It’s About Creating a Life」看到p.73時,我忍不住翻閱這本書的後方,看到一個驚為天人的故事,看完後趕緊將書放下,改看胡俊鋒所撰的「台灣你可以更讚」。
簡單來歸納,我們可發現以下胡俊鋒有趣的觀察:
兩岸生活上的差異:
1. 大陸人喜歡逛家樂福這一類的大賣場,台灣人可能胡俊鋒不太會逛這類大賣場,反而很習慣依賴便利超商。
2. 大陸很多銀行假日的某一天會營業,可是台灣銀行周末都休息。(但是胡俊鋒顯然忘記台灣的郵局很棒... 因為我們有夜間郵局,而且我們的郵局有些六日都上班 ^0^)
3. 大陸人搭公車不會招手,但是台灣人會。
4. 大陸人目前搭捷運仍會爭先恐後,就算下一班3分鐘之後就會到,他們還是喜歡爭上車。且在手扶梯,他們不論是在右邊或者左邊,都站滿人。他們不把標語當一回事
5. 在大陸買機票來台比較貴,所以胡俊鋒反而都在台灣透過台灣旅行社訂購機票。
6. 大陸人過中秋節會吃月餅,台灣人則喜歡烤肉。
7. 大陸人馬路上都叭叭叫,台灣人看不慣,正如同大陸人也不習慣台灣捷運裡面不能飲食。
8. 大陸人講話大喇喇,台灣人看不慣,正如同大陸人不喜歡台灣人動不動就將謝謝掛在嘴邊講。
9. 大陸人也不喜歡台灣垃圾桶很難在街上找得到...
兩岸用語的差異:
1. 大陸人說「地鐵」,台灣人說「捷運」。
2. 大陸人說「公交」,台灣人說「公車」。
3. 大陸人說「概率」,台灣人說「機率」。
4. 大陸人說「文本」,台灣人說「脈絡」。(英文: context)
5. 大陸人流行語包含: 「雷人」、「坑爺」,可是台灣人流行語 -「妙」、「機車」、「天龍人」,讓身為的陸生胡俊鋒有聽無懂。
6. 大陸人不會把紙鈔用「小朋友」來形容,但是台灣人將千元紙鈔稱為「小朋友」。
前面都是比較輕鬆的片段。但是,該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胡俊鋒對於「三限六不」所提出的深入看法。我看完也覺得很沉重也很同情。
根據網路資料,三限六不」原則指的是,包括「限制採認高等學校、限制來台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以及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台就業和不得報考公職考試。」
胡俊鋒說,陸生來台就讀學費竟高達12萬新台幣之譜,因為學校雖為公立學校,卻以私立學校標準向陸生收取學費。陸生跟外國留學生一起住在宿舍,每個月交4700元住宿費,可是陸生不能打工,跟任何涉及到商業營利行為的事情都不能做,也因此,胡俊鋒必須很節省。
胡俊鋒還表示大陸學生不能領取台灣獎學金、不能在台打工、不能在台就業,可是外國學生卻通通可以。他認為,台灣政府對於對岸學生如此限制,台灣對自己太沒自信了。
他尤其表示,每當教授所指導的方案涉及國科會或者政府資源,因為身為陸生,他們就算多麼想參與這些方案,因為政策關係,他們沒有權利可以參與。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可以理解他心裡有多痛。因為這是不平等待遇。都21世紀了,可是卻因兩岸關係特殊,我們對待陸生的態度也只能有所保留,與我國對待大陸地區除外的外籍生有所差異。
他認為,一般交換學生在台只是蜻蜓點水,但是來台入學、曾經深入台灣生活的陸生,將來返回大陸,對於台灣必有正向的情感以及高度認同感,也會對於兩岸推動有所助益,所以他認為,這類的陸生更該值得重視。
胡俊鋒在p.131頁表示,陸生政策不僅僅是填補台灣學校少子化問題,且如是這樣寫道:「大陸客、交換生並不能給大陸帶來對台灣更多瞭解的體悟,而這一批陸生是即將走向大陸政治經濟舞台的青年人,他們雖然在情感上還難以接受台獨,但是透過和台灣社會的深入接觸,在理性上逐漸可以理解台灣的主體性,這股強大的資源回流到大陸之日,必將會對台灣產生更正面的效益。」
我想這段話應該是我讀來最值得省思的一段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