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東大急診醫師的人生思辨與生死手記

這本書的作者矢作直樹是醫生,除了在醫院臨床經驗,他本身也經歷生死關。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頭部落地,被醫生宣判活不到小六,卻意外活到現在。長大後,他曾兩度從山上墜落,其中有次是距離1000公尺,這樣還能大難不死,很神奇。而他第二次墜谷,聽到有神秘的回音告訴他不要再去山裡面。很玄。此外,作者本身也透過觀落陰,跟他已過世的家母通靈,發現死後真的有世界,每個人的靈魂在離開肉身的人世後,會再跟已逝的家人在另一個世界會合。作者沒提到輪迴,但是他因為本身經歷過生死,對生命的看法非常接近佛家,講求秉持善念、感恩的心,減少欲望,這類想法也宛如老莊那種「自然無為」的學說。

儘管這本書跟之前讀過的書籍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可能是因為作者矢作直樹是醫生,會讓更驚訝,印象更為深刻。畢竟醫生給人的印象就是講究科學、充滿醫學知識與專業,然而作者矢作直樹卻堅信著看不到的世界,也相信天道。可是,作者其實沒有宗教信仰,卻有著跟佛教、老莊的想法很像,讓我覺得很有智慧。他在書中表示,即使他選擇相信看不見的世界而受到唾棄,他仍覺得自己要選擇不受他人意見干擾。一個人要做到不受他人評論過日子,確實很難。矢作直樹這樣的做法,讓我想起多年前,某個很討厭的人跟我說過一句話。當時我遇到一件很讓我不開心的事情,那天工作,我必須跟那位不喜歡我且我本身也不喜歡他的那個人共事。即使我們彼此看對方不順眼,我也不會講明,所以工作時,還是會勉強自己想出話題避免尷尬。可能是因為那天真的是太不開心,我竟然跟那傢伙提到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那個人說,「如果你讓負面情緒影響到你自己,你就會變不好的人。」這句話讓我多年後都很受用。人生很奇妙 - 這句讓我學會放下那些擾人的牽絆的話語,竟然是出自一個跟我不合的人。所以當我看到作者矢作直樹盡可能不受雜事羈絆,我就想到那讓我受用無窮的觀念。

確實,選擇不聽干擾人心的負面話語,不表示要對週遭看不到的事(例如人與人之間的緣份、他人對我們的友好善意)視而不見。反之,更該敏銳。不值得煩心的事情,我們要選擇放下。值得我們用心感受的事情,要時時刻刻保持感恩的心、明白是非的道理以及選擇正義正當的事情來做。我覺得,作者矢作直樹今天會有這樣類似佛家的觀念,跟他母親灌輸他的觀念也有關。他從小,他的母親就告訴他,只要他想覺得好,且不干擾他人的情況下,就放手開心地去做。所以他知道,選擇走一條孤寂的路,就算有很多人嘲諷他,他也不在乎。正所謂「雖千萬人,吾往矣」啊。而作者也因此完成了許多想完成的夢想。

作者矢作直樹在書中提到,如果一直保持負面想法跟心情,氣就會不好,不利身體健康。矢作直樹講求凡事求自然,畢竟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其道理。無法改變的事情,強求也不會改變。而握在手中的東西,就要有著隨時拋開的想法,有這念頭,自然就不會太執著。就像,人類都害怕死亡,那是因為我們害怕一件我們不瞭解的過程,不想要年華老去,不想經歷死別。然而,生老病死乃常態,正是因為壽命有限,我們更該珍惜每一天,活在當下,把每天當做最後一天充實地過。不要想著過去跟未來,畢竟現在就是過去的延續跟未來的起始,所以更該把握當下。矢作直樹也深信,再忙都應該要關心政治、經濟,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孩子教育問題,都跟社會每一環節脫離不了關係,人們如果學會關心,對整個社會,甚至於國家整體,都有推動的力量。此外,矢作直樹也在書中呼籲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霸凌而導致有人輕生,肇事者將付出慘重代價。的確,沒有人有資格剝奪另一個人生存、享受生命的權利。矢作直樹表示,在人世間,所作所為,上天會給予我們悔改的機會,不知道為什麼,忽爾,這讓我想起佛家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對於探究生命意義、人生究竟為何的大小朋友,我個人覺得有機會可以讀讀這本書。或許讀完後,有些事情,可以不計較的,態度上就會比較豁然。很高興有機會讀到這本書,我想隨時翻閱,會對人生意義有不同的定義與解釋,但我也相信,讀完這本書的我,晚上睡覺可以更香甜 - 只要想著人生很短暫,真的沒必要被沒意義的煩惱羈絆。

作者:矢作直樹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5-10-06

arrow
arrow

    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