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參加【見證與記憶 ——隱地筆耕70年,爾雅出版50年】。
覺得不虛此行,而且很高興出席這場文人的盛宴。
【見證與記憶 ——隱地筆耕70年,爾雅出版50年】活動舉辦地點是在紀州庵。
紀州庵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尾端,甚是隱密。
我已經很久沒去紀州庵了,所以根本不知道怎麼上2樓。
有趣的是,我一開始在一樓找廁所,只看到男廁跟行動不便人士專用廁所,
這時候看到作家凌性傑在男廁洗手。
我覺得很妙,因為這是我第3次在廁所外面遇到他XD
他出來時,我不敢跟他打招呼,因為我很怕講一些很空虛的場面話,
浪費他人時間又留下壞印象,所以我乾脆把他當陌生人。
到2樓時,我先快速簽名,但我刻意簽英文名,因為我想保持低調。
然後把包包放在座位上後,快速去女廁。
我從女廁返回時,剛好遇到作家席慕蓉入場。
席慕蓉當時正在簽名,可惜我手機從包包取出來的速度太慢,
等我拿出來,好不容易準備要拍時,席慕蓉已經簽完名了。
本次盛宴由筆會祕書長楊宗翰擔任主持人,他跟大家說本次活動分兩部份,
第一部份是著重隱地筆耕70年,由4位作家講述隱地為人處事等軼事。
第二部份是爾雅出版社50周年,這半百的歲月,
也是由4位作家席慕蓉、陳義芝、李進文及凌性傑跟大家分享爾雅出版社為文人做了多少事。
活動流程很流暢,而且作家們不僅有文采,本身口語表達也很幽默,所以中間都穿插笑聲。
在作家分享之前,有中華民國筆會會長廖咸浩引言。
廖咸浩會長說AI的崛起,不能取代文學,因為AI沒有情感也無法創作。
(個人認同AI確實是沒情感,但AI創作的作品,我個人是覺得看不出來是AI創作的。)
廖會長提到某位諾貝爾得主,寫的日記全是戀愛經歷,
例如: 約會前的心情、約會中的過程,約會後的感想等。
可惜我忘了他講的是哪位諾貝爾得主,聽他描述,好想看作家的愛情祕密日記XD (歪了)
接著由紀州庵大家長封德屏跟大家說幾句話。
紀州庵館長封德屏表示,紀州庵成立14年了。
一開始被問到是否接掌紀州庵,她猶豫過,
因為紀州庵地點甚為隱密。
但,考量爾雅出版社就在廈門街耕耘多年,
既然有那麼強的文化蘊底在這裡,她覺得沒理由不接掌。
當紀州庵館長提到紀州庵成立14年,我就想起14年前我曾到紀州庵聽過張曼娟的演講。
沒想到一晃已過14年了啊!
我至今都還記得,張曼娟說紀州庵是很隱密的地方,連計程車司機都這麼告訴她。
接著還由誰引言,我就沒特別記。
但我記得席慕蓉開場的時候,她提到隱地的妻子林貴真把家裡安頓很好,將3個孩子拉拔長大。
席慕蓉拿起一本隱地的書 - 《敲門:三十爾雅光與塵》。
第73頁,有隱地跟小三子的合影。
席慕蓉提到隱地10歲來台灣之前,是在崑山千燈鎮的小圓莊度過,
他描繪那裏是桃花源。
隱地闊別多年,在2005年,等於是58年後才回到童年舊地,
跟童年玩伴小三子合照。
席慕蓉很可愛,她說她手中那本書可以傳閱,但請大家記得還她,因為她只有這麼一本。
這本書傳到我手中時,我就想著:「這是作家席慕蓉摸過的啊!」
真是讓人捨不得洗手XD
席慕蓉也提到隱地的自傳《漲潮日》,聽起來好像很精采呢,但席慕蓉不想破梗,
我想還是留白,讓讀者去書店找《漲潮日》看看吧。
接著是作家陳義芝分享。
陳義芝說,隱地具備創作者、傳播者、讀者、出版者等4種身份。
隱地寫詩、散文等,但陳義芝覺得隱地散文成就最高。
陳義芝朗讀一段隱地的短詩《寂寞方程式》,
我真的覺得陳義芝安排得非常好!
因為,這首詩有兩句是這樣:
「等不到情人的撫摸/ 乳房寂寞」
隱地真的是台灣的D. H. Lawrence啊!
好敢寫!
雖然我沒睡著,但我聽到「乳房」兩字,眼睛都亮了
然後是李進文老師分享。
他提到隱地首創自由詩,自由詩就是一句話就代表一首詩。
在第一階段最後,由凌性傑老師分享。
凌性傑老師說他是爾雅的孩子。
我忘了是凌性傑還是陳進文,他們其中一個人說,
當年只要爾雅出版某作家的書,就等於幫那位作家鋪路。
那時候的爾雅出版社作品,都是書局暢銷書。
凌性傑之前都帶著建中學生見隱地爺爺及其夫人。
他們宛如隱地的孩子跟孫子,只是沒有血緣。
而且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
很多出版社稿費可能只給一半,但是隱地直接給全額,
可見隱地很尊重文人。
我真的覺得隱地非常尊重文人,讓我佩服。
這年頭能夠如此敬重文人的出版社,真的不多了。
凌性傑說,有些人寫書,頂多寫到庭院,有些人會寫到庭院內,有些人則會寫到床上XD
儘管高齡已經87歲的隱地,其對議題的開闊與寬容、包容,讓凌性傑與他成為忘年之交,無話不談。
凌性傑老師說,當年隱地發現他的文筆,
隱地問凌性傑老師能否寫一些情慾有關的文章,然後讓爾雅出版?
於是就《燦爛時光》就此誕生。
凌性傑說,當年《燦爛時光》出版時,隱地就捧著那本《燦爛時光》,
然後裡面塞著全額稿費,交給凌性傑。
凌性傑說這好像他進產房,醫生將新生兒放在他手中,熱騰騰的呢!
凌性傑就此把隱地比喻成自己的乾爹,他很樂意幫乾爹寫書XD
在第二階段,請四位作家講一下他們與爾雅出版社的淵源。
席慕蓉提到一位已故作家沙牧。
沙牧生前曾去爾雅出版社找隱地,但是見了隱地,又三緘其口。
3個月後,沙牧就過世了。
但警方在沙牧身上找到瘂弦的聯絡方式。
瘂弦後來告訴隱地,那次沙牧找隱地,是想拜託隱地幫忙出書,但又說不出口。
隱地聽聞之後,決定幫沙牧出書!
接著我忘了是哪位作家,
總之其中一位補充說道當時一次印刷4000本,當時一本也沒銷售出去,那時候看是賠本生意。
但是這些年過去了,也總共販售一半,剩下的一半就透過僑務委員會幫忙轉贈出去。
但是,也因為爾雅出版社有此壯舉,才能讓沙牧留名青史,
否則一書作家(用「一片歌手」的模板來稱呼)恐早讓人淡忘。
作家陳義芝老師說,沙牧原本很有錢,但因為做生意失敗,所以窮愁潦倒,有一餐沒一餐。
當時陳義芝是報社編輯,沙牧經常跑到他們報社樓下直接找陳義芝。
問陳義芝他們發行一首詩,稿費多少?
陳義芝說30行以內的詩3000元。
(要知道,民國70幾年那時候,3000元台幣是很大的幣值。)
沙牧問那如果超過30行呢?
陳義芝說那就算2首詩。
於是沙牧每次投稿都32、33行。
(全場聽聞就發出笑聲)
而且沙牧因為急著用錢,都先請陳義芝在新詩發表之前預先給全額稿費。
然後是作家李進文描述他與爾雅出版社的淵源。
李進文舉起一本很厚的書,他說那叫《人生船》。
他說當年隱地想要邀集366位作家寫文章,然後集合成冊。
對李進文而言,這是夢。
他說,那個年代,那本書高達900多頁,那麼厚就算了,費用也不便宜,
他認為根本是書房毒藥。
想知道更多關於《人生船》的介紹,可參考這篇文章
他說當初他要出版第一本書的時候,書名很長,
隱地曾問他:「書名一定要那麼長嗎?」(全場又發出笑聲。)
我上網查一下他第一本書,書名是《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
嗯,果然有點長耶!
李進文說,隱地要求作家寫年表。
但當時李進文還很年輕,
他覺得寫年表對他來說很困難。
可是現在回頭看,他說已經到了一定歲數,記憶力漸漸不如以往,會覺得年表的重要性。
最後是凌性傑老師發言,他提到當年隱地特地將余秋雨的作品引進來台,
當年為了將簡體字正確翻成正體字,爾雅出版社還特聘許多老師逐字校稿。
凌性傑老師就曾參與校稿的浩大工程,真的很辛苦。
筆會祕書長楊宗翰邀請隱地兩個兒子致詞。
小兒子說,他小時候,爸爸總是伏案寫作,幾乎無法好好陪他們。
但爸爸是美食主義者,所以偶爾還是會擠出時間帶大家上館子吃大餐。
而且即使現在隱地的孩子們早已事業有成,有穩定工作,
隱地還是會掏腰包出錢。
聽起來好可愛喔!
隱地的大兒子提到,我不記得他實際怎麼承述,
但網路上有人記錄下這段感性的結語:
「一家出版社或是一個人,我們終歸會被遺忘,但在遺忘之前,曾經被記得,這也就夠了。」
確實,隨著出版業的沒落,
在這場盛宴結束前,至少大家幸運參與過。
講到這句,我想在場的人無不鼻酸。
誰會希望宴席會散掉?
我們多們期盼文化工程會是永續經營。
我想起陳義芝老師一開始說的,宋朝的GDP是唐朝的兩倍,
這也說明為何北宋出那麼多的文學家。
陳義芝老師提到,隱地經常詢問:
現代人都看什麼樣的書?
出版社該出版怎樣的書?
爾雅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都是純文學。
我想到很久以前曾看到不知道是哪位西方大官,
他曾表示他要當政治家,他的孩子要從商,這樣他的孫子才能走他想走的藝術界。
的確,在市儈的社會,很多人都想著AI的崛起,然後趨之若鶩想念理工科系。
他們不是不愛文學,可是因為念文學的收入遠不及念理工,所以在現實考量,
衡權之下,只能選擇務實面。
活動最後,筆會祕書長楊宗翰也請隱地發言。
隱地原本是想當觀眾好好參與這場盛宴,但他還是為大家分享內心的感受。
他提到以前台灣有很好的公務員,帶領台灣經濟起飛,
在那個年代,有很多人想要補充心靈匱乏。
我心裡感嘆的是,其實現在大環境真的不如從前,
不是只是政治環境的問題,台灣在國際上總是被對岸封殺,
而且全球很多國家經濟都有問題,加上地球暖化,很多極度氣候,
未來糧食肯定也會無法生長,屆時物價就會上漲,對於窮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顯然,如果溫飽都有問題,人民怎會想讀文學類的書?
但,無論怎樣,就像隱地大兒子說的,
我們都很有幸參與爾雅的輝煌年代。
我想,比我年紀大的人,或年紀跟我差不多的人,
家裡或多或少都會有爾雅的書吧。
我小時候就是看著表姊們買的爾雅出版社書籍長大的呢!
能夠親眼見到童年就久仰已久的作家,那種感動,難以言喻。
謝謝紀州庵,謝謝爾雅,更謝謝隱地,
讓我年少時期有美好文學陪伴,未來也希望持續有文學滋養。
相關文章及影音連結
爾雅50年、隱地88歲仍勤於筆耕 盼文人生活更好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08310217.aspx
【專欄】當年他種了一棵文學樹 生成了50年的爾雅出版社
https://tw.news.yahoo.com/專欄-當年他種了-棵文學樹-生成了50年的爾雅出版社-173206161.html
【專欄】當年他種了一棵文學樹 生成了50年的爾雅出版社 (與上面那篇同一篇,在不同平台刊出)
https://vigormedia.tw/【專欄】當年他種了一棵文學樹-生成了50年的爾雅/
心情氣象台(433)|心情故事:參加爾雅出版50年、隱地筆耕70年活動的感想
留言列表